老被侵权的牛企
作者/来源:海峡导报 发布日期:2005-12-02 点击:1061
从鹭江道白手起家,眼下的“舒友系”血脉有10家大酒楼和2家文化娱乐休闲公司,分据厦门、上海两地遥相呼应。
厦门舒友海鲜大酒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年前,但国家商标局留有“舒友”的名号则要从1996年算起。与制造企业不同,服务行业难以体现量化标准,这种服务行业标准的难以量化,同时加大了厦门舒友海鲜大酒楼在保护品牌上的难度。食客吃饭是不认商标的,只认准是哪家企业制造的饭菜,红遍厦门、上海两地的厦门舒友海鲜大酒楼,麻烦自然也多了。
谈起舒友品牌近20年的千锤百炼史,舒友办公室主任陈志毅不禁感慨万千,“想浑水摸鱼的人太多”。最终惊动舒友高层的一次商标侵权是在2002年11月。事情发生在南京,南京一企业自号“舒友餐饮连锁集团”。理由很简单,因为当时的厦门舒友海鲜大酒楼已经在上海扎稳脚跟,声名鹊起,由上海到南京,食客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联想:南京的舒友会不会是上海舒友的分号。
不过,这个事情在南京变得有些棘手,南京舒友在当地注册的是企业名称。虽然注册在后,但并非商标,所以,厦门舒友有点管不着,此事由此悬搁至今。
南京舒友的浮出,只是“舒友”侵权纠纷事情闹大的开端。此后,假冒伪劣事件接二连三。“这些年遇到的侵权纠纷太多了。”搬出数本收藏夹,指着“累累罪证”,陈志毅似乎有点“罄竹难书”之遗憾。从舒友的记事本上随便翻翻,侵权案例涉及纸巾、眼镜,以及与之正面交锋的餐饮娱乐等。“商标侵权涉及的种类太多,全部保护根本保护不过来,舒友只能是抓其重点。”陈无可奈何地表示。
从另一个角度上看,这倒不失为好事,林子密了才会百鸟争鸣,有人想造假,说明厦门舒友正如日中天。
本站免责声明:
- 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某某某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版权归原作者或其单位所有。
-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- 如有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。